亚洲成人电影在线观看_国产自产一二三四五不卡自线_97亚洲福利一区二区三区_美女精品毛片免费视频看

您所在的位置 > 品牌部 > 全福游 > 正文
一座鮮活可感的“非遺大觀園”
2025-11-06 17:48:09? ?來源:福建日報  責任編輯:譚佩

漳州古城夜色璀璨,游人如織。

薌城區(qū)級非遺石亭高蹺走進漳州古城。

東南網11月6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蕭鎮(zhèn)平 通訊員 劉欽賜 鄭文典 文/圖)10月29日至31日,由中國旅游協會、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廳及唐山市政府共同主辦的非遺旅游融合創(chuàng)新交流活動在河北唐山舉行。

活動聚焦非遺與旅游的深度融合與創(chuàng)新實踐,現場發(fā)布了全國20個“2025非遺旅游融合年度創(chuàng)新案例”。由福建省文旅廳選送的《漳州古城:沉浸式古城非遺大觀園》作為我省唯一一個創(chuàng)新案例成功入選。

留住原住民 “煙火氣”不斷

漳州古城坐落于九龍江西溪北岸,擁有超過1330年的歷史。現存唐宋子城面積約53公頃,被譽為唐宋城池的“活化石”。古城完整保留了“枕三臺、襟兩河”的自然格局、“以河為城、以橋為門”的形制特征,以及“九街十三巷”的街巷肌理。中心軸線和府衙軸線至今清晰可辨,是國家級閩南文化生態(tài)保護區(qū)的核心區(qū)域。

多年來,由于年久失修等原因,漳州古城內不少老房子損壞嚴重,甚至面臨坍塌風險。長期以來,包括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在內的社會各界一直呼吁加大漳州古城的保護和修繕力度,開發(fā)古城旅游項目。

2014年11月,漳州市、薌城區(qū)兩級政府啟動漳州古城保護修繕工程,開啟“有機更新”序幕。其間,先后完成了古城入口廣場建設、道路改造、沿街建筑修繕整治等項目建設,建成了東宋河景觀帶和閩南風格綜合體建筑,為漳州古城原住民營造了更加宜人、宜業(yè)、宜游的美好家園。

在全國古城開發(fā)中,因管理便利而遷出原住民,常導致“人去城空”、同質化與文化斷層等問題,不少古城失去原有的“古早味”與“煙火氣”。漳州古城則走出了一條不同的路。

“核心保護區(qū)原有居民約1.85萬人,自2013年以來,僅遷出約1200至1500人,年均遷出不足150人,整體留存率高達92%。臺灣路、香港路、延安南路等核心街巷的原住民留存率更超過85%?!闭闹莨懦撬诘乃G城區(qū)西橋街道辦事處主任鄭蔡樂說,如此高的留存率,讓“晨起買早點、午后聽南音、傍晚話家?!钡娜粘D景依然鮮活。

“古城發(fā)展文旅,既要守護文脈,也要還原真實的生活面貌?!睘榇耍闹輨?chuàng)新推出“原住民+”融合發(fā)展模式,以社區(qū)營造為理念,構建“原住民+共治+經營+文旅”機制,既保留“古早味”,也讓居民在發(fā)展中受益。

如“以房養(yǎng)房”模式:鼓勵居民利用自有房產經營小吃、民宿等,同時支持產權入股,讓無力經營的原住民通過委托專業(yè)公司改造獲取分紅與就業(yè)機會?!熬蜆I(yè)幫扶”政策:每年發(fā)布“文旅崗位需求清單”,優(yōu)先錄用原住民從事講解、演藝、安保等工作;木偶藝術學校,超八成員工為本地居民,月收入平均提高1500元;“古城青年回歸計劃”則提供最高20萬元創(chuàng)業(yè)補貼?!澳芰μ嵘庇媱潱好赓M開展非遺傳承、民俗展演等培訓,搭建“老帶新”平臺,鼓勵青年拜師學藝,已有11名年輕人通過“師徒協議”成為非遺傳承人。

目前,古城內1.7萬原住民安居樂業(yè),其經營商鋪占總數的三分之二,戶均月收入增長2000至3000元。2024年,古城客流量達2845萬人次,文旅消費突破20億元,較2023年的6億元實現跨越式增長。核心區(qū)原住民家庭年均收入約12.8萬元,較2018年增長180%,顯著高于漳州城鎮(zhèn)家庭平均水平。

非遺活態(tài)化 沉浸式體驗

“八寶印泥是國家級非遺,被譽為‘文房第五寶’。”在漳州古城的修文路國家級非遺八寶印泥展示區(qū)內,八寶印泥非遺傳承人楊煜正向眾多游客介紹八寶印泥的悠久歷史與文化底蘊。

漳州古城創(chuàng)新非遺“前廠后店”模式,非遺傳承人將傳統手工作坊改造為“前廠”和“后店”兩個區(qū)域,“前廠”用于非遺技藝展示,“后店”用于體驗和銷售,目前八寶印泥、木偶頭雕刻等非遺、老字號完成改造。

“沒有一根甘蔗可以逃離漳州古城!”如今,喝一瓶片仔癀草甘蔗汁成為許多外地游客游覽漳州古城的標配。每逢節(jié)假日,古城里的榨果汁店都被擠爆:人們在店前排起長隊,門口的甘蔗渣堆成一座座小山。

漳州古城積極推動“爆款+網紅”引流模式,選取片仔癀草甘蔗汁、四果湯等獨具古城特色的小吃作為重點推介產品,借助日食記、房琪KIKI等“網紅”自媒體平臺,將其打造為“爆款”產品,提升古城知名度,帶動人流和消費。

“哇,小朋友在踩高蹺!”每逢節(jié)假日,石亭塘邊高蹺隊的小傳承人腳踩高蹺、身著傳統服飾,在古城廣場自信表演,引來游客陣陣掌聲。

近年來,漳州古城整合社會資源,利用廣場與街巷空間,常態(tài)化開展民謠、漢服、薌劇、街頭藝術等表演,并打造新春廟會、木偶嘉年華、圩日等品牌活動,形成“月月有主題、周周有活動”的文旅氛圍。夜間消費業(yè)態(tài)同步成熟,“夜游、夜演、夜宴、夜購、夜娛”體系逐漸完善,布袋木偶、燈謎、僑批等閩南文化資源也被活化利用,培育出“木偶嘉年華”“古城原住民講古”等品牌活動。2024年,古城累計舉辦文旅活動超1200場。

“漳州古城以沉浸場景為國畫之鏡,讓非遺記憶如毛細血管般融入1.7萬原住民的市井生活,使古老街巷煥發(fā)當代活力?!敝袊糜螀f會會長段強這樣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