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室不欺,謹記“三要”
2025-09-09 09:39:07?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山東鄒城孟廟致敬門西側,有一座四面石碑,每面分別鐫刻著“仁、廉、公、勤”四則箴文。其中的“廉箴”折射出中華傳統(tǒng)廉政文化中“暗室不欺”的深刻內涵。 碑文中“勿謂暗室,昭昭四知”,說的是東漢名臣楊震的故事。楊震在為官赴任途中經過一縣,縣令曾受其舉薦。夜深人靜時,縣令攜黃金登門謝恩,稱“深夜無人知曉”。楊震卻以“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謂不知?”而嚴詞拒絕。這“四知”不僅讓縣令羞慚而退,更成為千古廉吏的精神坐標。 “暗室不欺”,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生動展示。政德是整個社會道德建設的風向標。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對于黨員干部來說,這份“覺悟”就是要修好共產黨人的“心學”,勤撣“思想塵”、多思“貪欲害”、常破“心中賊”。只有正心明道、懷德自重,才能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放縱、不越軌、不逾矩。 一要“明心見性”,守住內心的清澈與正直。一個人能否廉潔自律,最大的誘惑是自己,最難戰(zhàn)勝的敵人也是自己。那些走上違紀違法道路的黨員干部,不能明自律之心、守廉政之性,在突破底線、觸碰紅線之時,總以為可以瞞天過海,卻在一次次自我放縱中丟掉了自律的準繩,全面失守。因此,黨員干部必須以古為鑒,時刻保持內心明凈,加強品德修養(yǎng),提高黨性覺悟,增強拒腐防變的能力。時刻手握法律的戒尺、紀律的戒尺、制度的戒尺、規(guī)矩的戒尺、道德的戒尺,擰緊潔身自好的“安全閥”,在自我約束中戒貪止欲、清廉自守,做到“心不動于微利之誘,目不眩于五色之惑”。 二要“三省吾身”,在自我審視中錘煉黨性修養(yǎng)?!叭∥嵘怼?,不僅是修身傳統(tǒng),更是作風建設的必修課。身處復雜多變的環(huán)境中,黨員干部要主動把“生活圈”和“社交圈”放在陽光之下,時刻保持“檢身若不及”的自覺,主動查找、勇于改正自身的缺點和不足。要做到從深自省,檢驗自己對組織是否足夠忠誠、對群眾是否飽含真心、對工作是否傾注用心;從實自省,不逃避現(xiàn)實矛盾,不回避突出問題,遇事敢于挑起重擔;從細自省,“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管住“第一次”、守住“細微處”,在點滴中涵養(yǎng)自我剖析、自我約束的自覺與能力。 三要“持之以恒”,以久久為功的韌勁筑牢廉潔防線。“作之不止,乃成君子”,廉潔自律非一日之功,需以“時時勤拂拭”的自覺筑牢防線。黨員干部無論處于什么崗位、居于什么職位,一刻都不能放松品德修養(yǎng),要時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涵養(yǎng)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永葆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作風建設,關系人心向背,決定事業(yè)成敗。黨員干部要把加強黨性修養(yǎng)作為終身課題,從小事小節(jié)上入手,在一點一滴處著眼,潔身自好,不貪占、不索取。努力做到“暗室不欺”,就會始終把紀律和規(guī)矩這把“劍”,懸在頭頂,放在心中,在奮進新征程上更好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 (山東鄒城干部政德教育中心 劉子璐)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wǎng)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wǎng)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wǎng)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