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人电影在线观看_国产自产一二三四五不卡自线_97亚洲福利一区二区三区_美女精品毛片免费视频看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西岸時評> 時政觀察 > 正文

反對宗教極端主義要綜合施策

2014-05-27 16:39:50??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林雯晶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反宗教極端主義是一個綜合性工程

上述宗教極端主義的每個根源都不是短期內能消除的,不是一項政策就能解決的,因此反宗教極端主義的斗爭也將是長期的。同時,鑒于當前形勢的發(fā)展,鑒于宗教極端主義對新疆、對國家、對社會的危害,我們又要有時間上的緊迫感。要看到,反宗教極端主義是綜合性工程,靠新疆一地不行,靠某項工作單兵獨進也不行,必須各方面綜合施政,相互配合,其中也包括宗教界的努力。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我相信新疆這一波宗教極端主義帶來的暴力恐怖頻發(fā)勢頭總會過去,但不會是自然地過去,而是靠我們的艱苦工作和斗爭。

第一,當前最直接、產生效果最快、最緊迫的還是嚴厲打擊宗教極端思想的傳播團伙,切斷傳播渠道,轉化“地下講經點”。對“地下講經點”的處置不能簡單化,應該說在“地下”講經、聽經的相當一部分人是普通信眾,由于各種原因,他們沒有到合法的清真寺去過宗教生活,以為“地下講經點”那個地方才“正宗”。我們要打擊的是借“地下講經點”傳播宗教極端主義的少數頭頭,而不要泛泛地處理那些普通信徒,對普通信眾主要是教育、引導、管理的問題。大量事實證明,非法出版物、互聯(lián)網是宗教極端主義賴以傳播的主要渠道,必須嚴管,相鄰各省要配合、支持新疆,負起責任。

第二,擴大產業(yè)領域,發(fā)展新的生產力,把對新疆的經濟支持更多放在那些能夠增加就業(yè)的行業(yè)。增加一個人就業(yè)就能穩(wěn)定一個家庭,這是民族地區(qū)的普遍經驗。通過擴大生產領域,增加就業(yè),讓更多少數民族群眾、信教群眾加入到現(xiàn)代產業(yè)隊伍中來,特別是讓青年人的生活、思想方式同現(xiàn)代生產、現(xiàn)代科技聯(lián)系在一起。在這個過程中,打破南疆一些地方長期封閉或者半封閉的狀態(tài),與全疆、與內地更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這樣,宗教極端主義就很難進去、很難立足。

第三,堅持整個社會生活的世俗化取向?,F(xiàn)在有的地方社會生活中宗教的氛圍越來越濃,甚至如果婦女不把頭裹起來,男人進商店買酒買煙,都會遭到指責。這是一種倒退。要堅持宗教活動主要在宗教場所進行,宗教不能干預行政、司法、教育等屬于政府的職能。在宗教影響比較大的地方,政府施政要經常用“社會生活世俗化”的尺子量一量。

社會生活世俗化很重要的一條是普及國民教育,普及現(xiàn)代科技文化,特別是提高偏遠地區(qū)農牧民的科學文化水平,讓他們的頭腦中多一些現(xiàn)代知識。這并不妨礙他們仍然是一個虔誠的穆斯林,但是這樣他們就有了對宗教極端主義的鑒別能力。

第四,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保護群眾的宗教信仰自由權利,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場所和正常的宗教活動。要努力使信教群眾提升信仰水準的合理愿望,能夠在合法宗教場所中得到滿足,從而壓縮“地下講經點”的生存空間。

第五,更好地發(fā)揮宗教界人士的作用。宗教界人士的作用在某種意義上是黨政干部無法取代的。講《古蘭經》、講“圣訓、”,信教群眾還是要聽宗教界人士的。既能堅持愛國立場,又有很深的宗教造詣,能講好《古蘭經》、“圣訓”的宗教人士是國家的寶貴人才。新疆宗教界講新編“臥爾玆”很多年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要研究讓愛國宗教人士在宗教后備人才培養(yǎng)中更好地發(fā)揮作用的問題。比如在新疆是靠師帶徒的傳統(tǒng)方式,還是靠辦伊斯蘭經文學校,各地辦法不一。經過調研,我們覺得可以考慮把兩種辦法結合起來,一定階段由愛國宗教界人士實行傳統(tǒng)的師帶徒方式,一定階段讓這些學生進入經文學校,除了學習伊斯蘭教,還可以接受國家法律法規(guī)和各類現(xiàn)代知識等教育,這種教育是師帶徒方式難以辦到的。

第六,反對宗教極端主義要全國一盤棋。宗教極端主義的滲透不分地域。多年來,有些帶有極端主義傾向的境外教派深入內地傳教,起初并未引起政府部門的關注,等到發(fā)現(xiàn)是個問題時已經成勢,治理難度增大。當前,內地各省要全力支持新疆的反宗教極端主義斗爭,同時要把防范打擊宗教極端主義作為本省一項重要的任務。各地區(qū)、各領域相互配合,我們才有可能從根本上把宗教極端主義這一禍害整治住。

全國政協(xié)民族和宗教委員會主任 朱維群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心情版
相關評論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