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因人口問題將入失落年代?
www.sandpipershore.com?2010-01-20 08:36? 臺媒?來源:中國新聞網
我來說兩句
不論人口密度高低,人口密度減少,則必然會產生不良的副作用。理由十分簡單:一個經濟的運作,其主要決定力量不外乎人民的消費、企業(yè)的投資與官方的支用這三大類。三者之中任一低迷不振,經濟社會疲弱萎縮,尤其人民消費這一大塊,在整體中占有六成的比重,稍有遲滯,立將形成拖累整體的力量。
猶有甚者,現代經濟的運作一方面有連鎖效果,種種產銷活動環(huán)環(huán)相扣,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因而當這一大塊產生變化,整個的社會出現強度數倍的反應。另一方面,在生產過程高度迂回的資本主義經濟,每一個變化,都會透過資備設備的積累與折舊,影響往后若干年的投資與消費,牽連更遠甚至沖擊至數十倍以上。
因此,帶動了投資、官方支用的變動,不僅對當期的經濟景氣會有比率乘數效果、波動擴大的影響,還會在往后數年乃至更長的時間中余波蕩漾。如果這是正向的,當然我們可以福澤綿綿,但若是負向,則遺禍久久不絕。
人的數量正是決定消費的基本因素,因為許多新興經濟體人口快速成長時,經濟的運作也活力充沛;在臺灣地區(qū)經濟發(fā)展前一個階段,我們還在高倡節(jié)育時,情況亦復如此。而一般所謂發(fā)展成熟的經濟體,經濟成長率往往低不可問,人口成長的遲緩乃至負成長,正是重要關鍵。至于出生率高速下降很快便達到負成長的地方,如日本,其民間消費的增長快速下降,導致這個經濟欲振乏力。日本連續(xù)出現兩個“失落的10年”,金融海嘯后恐怕又隨之落入第三個失落的10年,與此大有關系。
相關新聞
- 2009-10-22計劃生育下的“人口紅利”還有多久
- 2009-05-15按地區(qū)人口招生為何無人跟進
- 2009-02-10不必過分擔憂大學適齡人口減少
- 2009-02-01春晚符合南方人口味的節(jié)目太少
- 2008-12-061400多萬貧困人口是怎么算出來的
更多>>視頻現場
相關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