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人电影在线观看_国产自产一二三四五不卡自线_97亚洲福利一区二区三区_美女精品毛片免费视频看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國內 > 正文

【脫貧故事17+】布依族韋波:繡出秀美好日子

2020-05-26 16:11:33??來源:多彩貴州網  責任編輯:蔡秀明   

點擊圖片查看視頻

【布依族名片】

布依族,與壯族同源,是古代百越的一支,中國西南部一個較大的少數(shù)民族。

布依族主要分布在貴州、云南、四川等省,其中以貴州省的布依族人口最多,占全國布依族人口的97%。主要聚居在黔南和黔西南。

布依族的服飾古樸典雅、簡潔端莊,色彩搭配以青、黑、白為主,上戴頭巾,內襯白布。生活上還保留著一些古代越人的風俗習慣,如居住干欄式房屋、敲擊銅鼓等。

布依族人好客、熱情、大方、真誠,凡來到山寨的,親朋故舊、素不相識的,一律會以酒相待。

初夏五月,普安縣江西坡鎮(zhèn)茶場社區(qū)綠樹成蔭、花香撲鼻。

走進韋波家的繡坊,一幅幅做工精致的刺繡成品映入眼簾,繡布上的花鳥蟲魚、草木藤蔓,在光暈中透著生機與活力。

見到韋波時,他正和妻子王偉鮮坐在紡車前談論如何把布依刺繡發(fā)展壯大。

今年49歲的韋波,身著布依族服飾,衣襟和袖口上有藍白相間的刺繡圖案。他個頭不高、皮膚黝黑,話語間不疾不徐,給人以憨厚淳樸、平易近人的印象。

“這件衣服的布料是在自家作坊里縫紉和浸染的,完全手工制作!”摸著袖口的刺繡,韋波說。

他所在的茶場社區(qū),位于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普安縣江西坡鎮(zhèn)。深厚濃郁的布依刺繡文化在這片土地繁衍生息,源遠流長。

“是黨的好政策,才有了今天的好日子?!闭勂鹱陨淼陌l(fā)展經歷,韋波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時間追溯到2004年3月,韋波和前妻到浙江余姚打工,前妻因突發(fā)疾病去世。事發(fā)后,當?shù)卣谝粫r間伸出援手,幫助他處理前妻后事,相關費用也是政府承擔的。

回到家鄉(xiāng),韋波先后做過茶青收購、車輛租賃,還創(chuàng)辦過駕?!褪窍胪ㄟ^創(chuàng)業(yè)改變家鄉(xiāng)貧窮的面貌。

2005年,看到家鄉(xiāng)茶山綠,韋波打起了收購茶青的主意??捎捎诓欢袌鲂星椋M管很賣力,天天步行進村入戶、上茶山到處收購,但并沒有賺到多少錢,對于帶動和幫助村里貧困戶致富的作用也不大。

“我一定要創(chuàng)業(yè)成功,帶領鄉(xiāng)親增收致富?!表f波暗暗地對自己說。

2013年,峰回路轉。王偉鮮——一個地地道道的布依族“繡娘”走進了他的生活,也改變了他后來的創(chuàng)業(yè)軌跡。

“和偉鮮認識過程中,了解到一些傳統(tǒng)的布依族服飾刺繡工藝正在消失。我也有了一個想法,要讓布依族傳統(tǒng)的刺繡文化繼續(xù)傳承下來?!表f波說。

韋波是個務實的行動派。同年,他和妻子王偉鮮在江西坡鎮(zhèn)街上開辦了一家布依族服飾加工坊。自己加工的同時,也向周邊村民收購刺繡產品。

“那時候,很多人都說布依族服飾沒人喜歡,搞這個沒出路?!被叵肫鹗聵I(yè)起步的歲月,韋波的眼神中依然能看到當年的那種堅定。

接下來的數(shù)年里,他細細琢磨流行服飾的特點,將布依文化元素巧妙地結合到現(xiàn)代服飾中,并開發(fā)了抱枕、掛件、杯墊等系列布依族文創(chuàng)產品。

加工廠規(guī)模越做越大,生意越做越好,日子也在韋波和妻子的默默奮斗中殷實起來。

2014年,韋波將自家的平房加蓋一層,將加工坊搬到家中,請了村里3名布依族婦女作為固定繡娘。2016年,他將作坊擴大成布依民族服飾加工廠,固定繡娘也增加到了7名。逐漸地,繡品花色從10多個增加到100多個,產品銷路拓展到全國各地,甚至遠銷美國、德國。

“在這里做工,每人每月的收入超過2000元。”貧困戶岑正英說,自己家庭很特殊,丈夫是個殘疾人,家里有兩個娃娃,靠她一個人到外打工維持生活。2015年,岑正英回家過春節(jié),因為聽了韋波的勸,留在了韋波的加工廠上班,現(xiàn)在每個月的收入穩(wěn)定,兩個孩子也送到了普安縣城一小讀書。

廠子效益越來越好,想來打工的普安繡娘也越來越多。但考慮到場地受限,韋波就與大家商量,讓繡娘們領著材料帶回自己家里加工,工資計件?,F(xiàn)在,已有200多名繡娘在為韋波“供貨”布依族服飾,參與的貧困戶也達到了38名。

懂得感恩、勤勞致富的韋波,飛針走線之間,帶領鄉(xiāng)親們走出了一片新天地。

“唱首山歌給黨聽,國家扶貧到農村,以前都是窮山水,現(xiàn)在變成富裕村。”韋波自創(chuàng)的歌謠表達了他的心聲,“落難時,是黨和政府幫助我渡過了難關;富裕了,就要感恩黨、感恩政府,帶領老鄉(xiāng)增收致富,把我們布依族的日子過紅火?!?/p>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